English

国产水果怎么啦

1998-06-21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陈先发

80年代初,老百姓对水果需求的迅速增加拉动了水果产业,而持续的“卖粮难”更推动了农民种果的热情,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弃粮荒耕的盲目种果热潮,仅去年全国柑桔面积就激增了430万亩。

伴随产量增长的却是销价的急跌。据安徽、江苏、福建等地市场的调查,目前果价跌幅香蕉约为40%、柑桔约为50%、龙眼约为60%。以前果子畅销时,都是果贩子获利,而今年果贩子因无利可图大多不愿再干。果农们只好合伙包车运果进城。销得越多亏本越重,果实烂在城里还得受罚,果农们真是苦不堪言。

与目前市场“洋水果”品种多、质优、保鲜期长、价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国产水果品种趋同、质劣储难的问题很突出,如柑桔70%都是同一品种,且上市期都集中在保鲜期内的短短两个月,以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。一青年果农说:当VCD快要过剩时,全国大小媒体不断发出警告声,而水果过剩势头前两年就有苗头了,有谁给果农打个招呼!即便现在出“果灾”了,仍旧没人大声疾呼。

面临“果患”,农民的第一个难题是“信息盲区”。从大别山区到沿海,农民基本享受不到信息方面的服务,哪儿好卖,便一哄而上。第二难题是“技术服务的弱化”。品种的更新、保鲜技术的运用等等,都不是一家一户解决得了的。全国70%的柑桔都是同一品种,是不是没有更优良的品种?显然不是,而是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去传播新技术。第三层原因是“政绩本位”。面积、产量上去了,当官的“政绩”也就有了,许多地区还出现过党政领导带公安人员逼农民搞所谓“水果规模种植”的怪事。不想这“政绩”却坑了果农!(《经济参考报》98.6.19陈先发文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